花了10年,他收集了114种云,雪花、沙砾和一切被忽视的尘埃,都被他拍到了绝美瞬间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席 Author 张超
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
点击标题下方“新读写”关注
来源:一席(ID:yixiclub)
十年时间,可以用来做什么?
有人去做生意,有人去旅行,而他,花十年,追到了天上的114种云。
他还拍沙子,拍雪花,拍啤酒菜汤雾霾,拍漏电的电池,拍儿子的尿尿。乏味可能是因为视角,即便是随处可见的生活,也有很多美的存在。“而我的搭档就是这个东西,一台显微镜而已。”
你可能从来没像他一样,花十年的时间,去追逐天上的云,拍下它们的样子,记下它们的名字,一共114种。
你也一定没有像他一样,用一台显微镜,去看遍一片片雪花,和一粒粒流沙。
显微镜下的沙
他拍挂在天上的星星,拍慢慢坠落的雪花,拍飘在空气里的霾,拍地上无人注意的沙,他拍所有他人不会在意太多的东西。
可就连儿子不小心尿的床,啤酒喷出的一堆沫儿,做菜时多放的盐……都在他的镜头下,变成了美妙的样子。
人们搭着飞机游遍天南地北,而他扛着一台显微镜,看遍尘世间最平凡却细腻美好的一切。
显微镜下的雪花
我叫张超,是一个天文工作者,从专业到工作,都和天文相关。
我工作地方叫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,在河北的一个山头,那里有架我国目前最大的光学望远镜,口径4米。环境非常棒,银河非常漂亮。
我的工作就是,用一台大型的望远镜对着天上某个目标,一张一张地拍摄,一拍就是半年的时间。
星星离我们太遥远了,无论如何都够不着,离我稍微近一点就好了。于是我有的时候就会去拍那些本来令我很讨厌的云彩,拍摄了很多。
学者把云彩分成八十种,但并不妨碍云在天上千变万化。
比如说当我看见这种云彩,像水母一样,我就去问一些搞气象的人它叫什么名字,他告诉我,它有一个很长的拉丁名,叫Cirrocumulus virga,翻译过来叫做幡状卷积云。
我身边有很多同好,我们一次一次地去记录、拍照,把它整理过来,会发现,即便是这八十多种云也会有很多很多不一样的地方。
大家有时候就会比赛,看谁拍到特别的云彩多,其实这完全看你会不会经常抬头看天。我总是赢的那个,“收藏”了很多云。
比如这种云彩,我们称之为马蹄云,它的存在时间一般只有半分钟左右,被我捕捉到了。
比如说有的时候就像一个原子弹在爆炸,那么这个叫积雨云。
比如说有的时候,云彩呈彩色状,这个叫虹彩云。
有的时候云彩像一朵花一样绽放,这个叫卷云。
还有的时候漫天铺满了鱼鳞状的云彩,真的不是传说中的地震前兆,只不过是冷空气来了或者走的时候的样子。
像头发丝一样的云彩,
像汤圆一样,
另一种汤圆:
这种像波浪一样,它也有自己的名字,波状层积云。
有时候这云彩长得比较可爱,比如说这就是一种叫荚状云的东西,北京有是因为北京有山,冷空气一过来之后形成波浪,就能形成这个东西。
像飞碟一样的荚状云。
在天文台有的时下雨下雪,云彩看不出什么结构了,我就尝试去用显微镜拍一拍雪花。
拍雪花是比较苦的差事,比起拍云彩就难多了,它需要一些摄影技术之外的东西,比如说,你得学会在野外用一台高倍显微镜,把相机接在显微镜上,放到户外充足的去冷冻,比如说外头零下十五度就特别好,零下十五度可以保证雪花不会化掉。
零下三度,这小心了,零下三度的雪花很容易化,操作要非常小心。零下一度……不拍了。
北京的雪花一般都是这样。
但是要是换个地方,雪花会不会不一样呢?
大家知道日本北海道是个观雪圣地,因为北海道大雪,上世纪日本四十年代,有一个叫中谷宇吉郎科学家到北海道大学,从事于雪花分类的研究,给雪花分成了二十多个门类,之后到七十年代,科学家把这个数字变成了八十多个门类,2013年,把它扩充到二百多个门类。
雪花千变万化,但是归起类来也是很头疼的一件事情。
在中国也有一个观雪花的胜地,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伊宁,两条山脉把伊犁形成一条河谷,然后暖湿气流长驱直入之后,最后一滴眼泪滴在赛里木湖,然后形成一道大河向西流就是伊犁河。
这个地方是新疆很特殊的一个地方,非常的温暖潮湿,到春节的时候有可能到零上的温度。那么这个地方会形成一种特殊的降雪,“鹅毛大雪”。
为了在这场大雪时拍雪花,我就捂在了天山里,雪太大了,车停在山里五六个小时不能动弹。但是拍到了特别美的照片。
可能就是因为这些雪花长得太细了,都是细脚伶仃的样子,它们之间就很容易连起来,落下来就结成这么大一片儿,成了“鹅毛”大雪。
这种雪花很少见,只有在比较干燥,比较寒冷的地方才出现,而且伴随着神奇的天象幻日。
还有一些观雪非常棒的地方,比如说在东北牡丹江一带,有一个中国的雪乡。那里的云系可以吃到一些海水的潮气,水汽过来,又特别冷,雪花就非常的漂亮。
这是比较平常的一枚,随着降雪它在变化。
越来越复杂。
雪花最美的时候是在零下十五度左右,所以可以看到,非常大而复杂的雪花,这些雪花在云中慢慢地生长,上下翻飞,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,才形成了这些复杂又美丽的图案。
我必须得在特别冷的地方拍它们,那个时候外面的温度是零下二十三度,我们的行头基本是,两条秋裤,两条毛裤,两套秋衣,两身毛衣,两身羽绒服,基本上都是双数,脸上贴了七个暖贴,但是还是不太管用。
东北的雪花确实是我见到最漂亮的,我曾经见过最大的一枚雪花,也在那儿出现过。
这只是雪花的一个分支,但是如果它是完整的话,它的直径超过2个厘米。
北京的雪花长得比较怪,针状雪花,子弹状雪花,这种叫箭头状雪花,以及其他类型。还有折尺状雪花。
其实雪花不都是六个角,有的就是糖三角,四瓣的雪花也有的,非常少见。
更夸张的是有十二个瓣的,就跟小太阳一样。
有一次我在天文台拍摄,突然在袖口发现一个毛茸茸的雪花,没见过,就是一团那种感觉。
用一个小玻璃片儿粘上这个雪花,放到显微镜下,一数一共有二十四个瓣儿,拍下了这一幅,是世界上雪花瓣数最多的照片了。
冬天可以拍雪花,没有雪的时候,我就特别喜欢去尝试各种各样的题材。比如沙子。沙子在显微镜下也是非常美妙的。
这是法属的一个火山岛产的沙子。宏观看是一种褐色的感觉,但放大,它变得非常非常的浪漫,橘色的,玫瑰色的,一粒沙子就是一颗宝石,因为这个地方的沙子就是宝石做的,橄榄石啊,石榴石。反正火山能够形成的矿物,都会形成非常漂亮的沙子。
当然还有些沙子呢它们可能不像这么珠光宝气,比如来自日本冲绳的沙子,像小星星像太阳一样,传说中的星砂,一种海洋有孔虫形成的,这个沙子不太好得到,有些地方沙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,它是需要保护的。
我有一个朋友收集了大概三百多种吧,他就一一地把他的收藏品给我看。于是呢我就收到了很多漂亮的沙子。
这是国产的,新疆库木塔格沙地,玛瑙质,小球一样。
也有像内蒙的浑善达克沙地的小石英粒。
这是鸣沙山会叫的沙子,这是我见到最小的沙子,就跟一个个小的和田玉一样。
这是新疆哈密的沙子,经过了长时间的打磨、风蚀、翻滚、互相磨,磨成了一种非常小的颗粒,小到有点像花粉的地步。
当然有些沙子长得很可口,像饼干一样。这是福建沿海的一种沙,由海胆、珊瑚和一些软体动物的壳构造的。
到了热带就更加可口了,什么地瓜条啊,胡萝卜条的感觉就出来了。它也是像珊瑚,孔虫啊海绵啊一些残体构成的。
那么同样,菲律宾的也是海岛沙,很酷,黑色的。
这是热带海岛的一些紫色的品种。
这是台湾的星砂,比如垦丁这个地方就有这种东西。
塞班岛的星砂。
那么同样彩色的沙子在西藏湖边也有,碎裂的石英砂。
这是很纯的橄榄石。
还有一些,怎么形成的我也说太不清楚,像撒的柠檬粉的那种感觉。
像豌豆一样感觉的。
这个紫色的是来自智利,那是一种紫色的这种海洋生物的残体,它聚集在一起。
这也是台湾的,台湾产珊瑚,有些沙子里就有很多这种小的红珊瑚,海滩就是粉色的。
那么有的地方的沙子比较粗糙,还没有怎么经过打磨,所以还有一些晶体结构存在。
这个同样也是一种马来西亚一个岛屿的海滩。
下面这张照片里的沙的,是我迄今收集到最古老的沙子样本,据说4.5亿年前,它还是珊瑚,有一种英伦范儿、格子风,是珊瑚上的一些结构造成的,但是里面的颜色是不同的石英累积结晶形成的。
放大了三四十倍的沙子非常非常精彩,它们是几百个沙滩和几亿年时间的故事。
其实生活中的东西,在显微镜下同样有了故事,即使是一些比较快餐化的显微摄影,比如放大了一千倍的雾霾。
我们看到的雾霾绝对是有自己的故事,有些是花粉形成的,还有一些是飞灰,植物的一些残体,或者动物的……所以我们每天呼吸的内容都非常丰富。
但是这张照片发出来之后就被禁掉了,大家说这个东西看了会比较恶心,觉得难受。
后来我想解释,其实这个东西在我看来也挺美的嘛,我觉得它还是有自己的故事,有自己的审美在里面。
这是我们身边的微尘,而对宇宙来说,它的微尘就是这个样子。
这是在天文台我拍摄的一张照片,对准的是猎户座的大星云,这个大星云里边有很多故事,比如说这些非常浓密的地方,就是一些大颗粒的尘埃或者气体形成的,一些又冷又暗,这种雾霾到处有,哪也跑不掉。
还有一些另类的,从家就可以拿到,比如我儿子小时候突然尿床了,于是拍了这张,这是我儿子的尿。
比如说,有一天喝啤酒,噗一下,喷了一堆沫儿,这就是啤酒。
家里饭做咸了,菜汤里盐太多,这是食盐。
再比如说那天看儿子玩具里的电池漏液了,这就是电池的漏液。
乏味可能是因为视角。即便是随处可见的生活,也有很多美的存在,有特别好玩的东西。有的人觉得恶心,有的人觉得特别美。
当我们觉得生活乏味的时候,不妨试着去换个视角。而我的搭档就是这个东西,一台显微镜而已。
每个人都可以拥有,可能你不是显微镜,也许是个望远镜,或者是一个特别的视角。
秋天带儿子玩没事儿干,我就给院里的每个树皮拍了张照,结果也挺有意思。
这就是我们说的一种博物学的概念,我们去收集自然的万物,也收集各种美,即使在家里。
显微镜里沙的世界
信念·希望·爱
更多写作指导、热门时文、写作素材、读书方法、学生佳作……尽在《新读写》杂志!
投稿邮箱:xinduxie211@163.com。
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
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